毕业论文
您现在的位置: 兴平市 >> 兴平市旅游 >> 正文 >> 正文

记录兴平方言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劝善

来源:兴平市 时间:2020-2-20

近日,一年两度的黄山宫古会又如期而至了。在黄山宫脚下的广场上古韵悠扬,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围观的人群。

是什么表演让大家如此感兴趣?

还是让陕西省民俗专家梁澄清先生揭晓答案吧!

《兴平劝善》已经正式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兴平劝善一直口头流传,据现存老艺人口述,兴平劝善可上溯至唐代佛经讲义的俗讲和变文,兴盛于清末民初。

唐贞观年间,兴平建有保宁寺、千福寺、马嵬寺等十三座寺庙,更有“渭河十里一寺”之说,佛经讲义和兴平民间说唱艺术的结合,产生了佛经的“俗讲”和“变文”,到清早期统治者推广的“宣讲圣谕”活动,更促进了兴平劝善的发展。

清光绪年间随孝敬父母、设义学、恤孤贫等“十全大善”的提出,兴平也设立“义生善堂”,“收养孤儿、延师教文,并办施药、施棺诸义事”。随着一些文人的参与,书写和刊印善书普遍,兴平劝善发展成为纯粹的民间娱乐形式。

兴平劝善是一种讲唱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,演唱时辅以简单乐器,演唱者净手、净面、净口后站立一个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照本“宣讲”,一唱一讲,语言浅显易懂。

劝善内容多为历史故事、民间传说、轶事,也有自编自唱,均以劝人百恶莫生、众善奉行为理念。典型善文有《十劝世人》《五更想娘》《二十四孝》《黄氏女对金刚》等。

兴平劝善的“善人”或“居士”无职业班社,大多是一些崇尚宗教但又不出家的居士和一些中老年妇女,他们没职业班社,平日务农,遇节日庙会搭台宣讲。

劝善无乐队伴奏,宣讲时一唱一讲,所唱调韵无习惯性音高,符合关中人的审美习惯,不属于曲牌体音乐,和地方戏曲、民歌关系密切,方言特点突出。

劝善调大多含有弦板、关中道情韵味,说唱时有鼓点击节伴奏,或用碰铃击节以增其韵味。韵散相间,讲唱结合,宣叙性强,节奏自由、平稳。旋律音域较窄、变化灵活,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。

解放后,兴平劝善受到社会条件影响逐渐稀少,“文革”期间曾一度绝迹。改革开放后,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,特别农村古会的普遍复立,兴平劝善再次兴起,并发生着演变,甚至有了快板形式的劝善,其形式方兴未艾。

现在兴平地区专门的劝善艺人大多已经辞世,健在的也年事已高,兴平劝善后继乏人。现在劝善多由信佛的居士念经时兼带宣讲,不管从劝善的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逐步在发生着演变。

自尧帝推行五种教典,善就与中华文明休戚与共,渗透在民族血脉中、铭刻在煌煌历史上。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,涵盖了传统道德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大到忠孝爱国,小至邻里友善,涉及社会各个层面、群体。劝善作为导化民众的工具,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而且在新时期,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视频:兴平电视台

文:兴平文化 

图:杜军护

点击进入小程序

兴平大小事百姓身边事风尚兴平与您一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白癜风最好医院
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ingpingzx.com/xpsly/5322.html